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后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許多腰椎間盤突出的病人,由于長期反復發作,往往腰痛、下肢痛已逐步適應,自覺疼痛并不嚴重。因此在治療上也是斷斷續續,沒有進行正規的治療。當醫生對這些病人檢查時,腰痛、直腿抬高試驗都并不十分明顯,往往就認為這些病人并不嚴重。其實不然,有些病人由于神經根長期受壓導致神經根受損,表現為此神經支配的下肢肌力減弱。
因此一旦檢查發現下肢的肌力減弱,如患者不能背伸腳趾,說明其神經根不僅受壓,而且已經有所損害。此時要考慮是否手術的問題。否則,拖延下去損害的神經根將不能恢復,即使將來通過手術或其他療法解除了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壓迫,也無濟于事,因為神經根已損壞,無法再恢復了。因此,必須要檢查腰椎間盤突出病人的下肢肌力,以便判斷其突出程度,采取及時正確的治療方法,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