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果發燒超過38度應該給予退熱治療并及時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發燒往往意味著合并呼吸道感染,如果單純低熱(體溫在38度以下),可以讓患者多喝水,若病情無好轉(反復發熱、體溫超過38度)或者合并其他癥狀(咳黃痰、喘息等),應該給患者退熱藥和抗感染治療,抗生素可以選用二代或者三代頭孢、青霉素、喹諾酮類抗生素。
慢阻肺患者臨床表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要變現為長期的咳嗽、咳痰、喘息,平素氣短和呼吸困難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標志性癥狀。當病情加重時,痰液顏色會由白色黏液性痰轉變為黃色黏痰,提示合并氣道感染。患者查體可出現胸廓前后徑增大,呈桶狀胸,聽診兩肺呼吸音減弱,部分患者可聞及干濕啰音,合并感染時可在雙下肺聽到濕啰音。由于肺內氣體增多,叩診可出現過清音。
慢阻肺患者治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療主要是長期堅持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及糖皮質激素的復合制劑(目前常用藥物包括噻托溴銨、沙美特羅替卡松氣霧劑、布地奈德福莫特羅),長期堅持吸入藥物治療可改善患者氣流受限,使生活質量提高。當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應該消炎,可以選用口服頭孢丙烯分散片、頭孢地尼、左氧氟沙星片等藥物,療程一般為7—10天。如果痰量較多不容易排痰者,給予化痰藥(溴己新、氨溴索)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