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發燒出現的時間并非固定,而是因個體差異、感染階段及病情進展等多種因素而異。一般情況下,艾滋病患者在急性期或發病期可能會出現發熱癥狀。
1、急性期發熱通常是低熱,腋下體溫在37.4~38℃之間,這種發熱以及其他急性期癥狀如頭痛、乏力等,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現,持續1~3周左右可自行消退。但需注意,并非所有感染者都會出現這些癥狀。
2、隨著病情進展到艾滋病發病期,患者可能會出現持續不規則的高熱,持續時間可能超過一個月,且體溫往往高于38℃。這一階段的發燒可能與機體免疫功能明顯降低、機會性感染增多有關。
3、在治療方面,對于急性期低熱,可采取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若體溫較高,可考慮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解熱鎮痛藥。同時,抗病毒治療是關鍵,常用藥物包括替諾福韋、阿巴卡韋和拉米夫定等,這些藥物能夠抑制病毒復制,延緩病情進展。
4、除了藥物治療,患者在發燒期間還需特別注意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適量補充水分和營養,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重要的是,艾滋病的癥狀多樣且不具特異性,發燒并非確診依據。如有高危行為或疑似癥狀,應及時就醫并進行艾滋病特異性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