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折,髖關節脫位可合并髖骨折或股骨頭骨折,偶有股骨干骨骨折與髖脫位同時發生,一般需切開復位內固定。
二、神經損傷,約有10%的髖后脫位病人中,坐骨神經可能被向后上方移位的股骨頭或髖骨塊挫傷,引起患側坐骨神經麻痹,脫位整復后約三分之一的病例麻痹逐漸恢復,如不恢復,則應早期神經探查,行黏連松解等手術。
三、血管損傷,血管損傷的合并癥極為少見,髖關節前脫位偶可引起骨股動脈、靜脈的壓迫癥狀,此時應立即在充分麻醉下采取手法整復,操作時避免暴力。
四、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因髖關節脫位而不可避免發生的關節囊損傷及圓韌帶斷裂,可能影響股骨頭血運,仍有10%病例發生缺血性壞死,在十二個月左右x線片可見到改變,一經確診可早期鉆孔減壓治療,嚴重者需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五、創傷性關節炎,此為晚期并發癥,這是缺血性壞死不可避免的結果,也可發生在髖關節脫位合并關節面骨折后,一般說脫位整復后兩到三年,患者應避免過分負重,以推遲或減輕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