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肉作為一種傳統食品,深受大眾喜愛。然而,當臘肉遭遇老鼠咬噬時,其安全性便大打折扣。即使將被老鼠咬過的地方割掉,剩余部分仍不建議食用。
老鼠身上攜帶眾多病毒和細菌,如漢坦病毒、鼠疫耶爾森菌、狂犬病毒及輪狀病毒等。這些病原微生物可通過老鼠的唾液、尿液或糞便傳播。當老鼠咬食臘肉時,其口腔內的病毒和細菌會附著在臘肉上,甚至可能通過臘肉的縫隙深入內部。
被老鼠咬過的臘肉表面可能看似完好,但實際上已經被污染。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地方,可能隱藏著大量繁殖的細菌。食用這樣的臘肉,極易引發急性胃腸炎、食物中毒等疾病,癥狀包括腹痛、腹瀉、惡心和嘔吐等。
老鼠傳播的疾病中,腎綜合征出血熱尤為危險。這是一種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嚴重時可導致發熱、低血壓休克、出血和腎損害。若未及時隔離治療,可能引發大規模傳播。
從預防角度出發,應將臘肉放置在老鼠無法接觸的地方,避免老鼠進入室內。一旦發現臘肉被老鼠咬過,應立即丟棄,切勿食用。同時,日常飲食應注意衛生,避免食用被污染或變質的食物。
綜上所述,為了保障健康,被老鼠咬過的臘肉,即使割掉受損部分,也不建議繼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