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由風濕熱引起的關節炎癥,主要表現為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受限。該病通常與咽喉感染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有關,多在寒冷和潮濕環境下誘發。
一、病因與發病機制
急性風濕關節炎主要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后,引發的免疫反應導致。這種免疫反應會造成關節滑膜的漿液性炎癥,從而引起疼痛、腫脹等癥狀。
二、臨床癥狀
患者通常會出現關節疼痛、腫脹、局部皮溫增高及功能障礙。癥狀可在數天內自行消退,但可能反復發作。
三、診斷
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及病史。血中抗鏈球菌溶血素“O”凝集效價明顯升高,咽拭培養陽性和血白細胞增多等可作為輔助診斷依據。
四、治療
1、一般治療:包括保暖、休息、避免潮濕和受寒等。
2、藥物治療:常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緩解疼痛;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菌素等消除咽部鏈球菌感染;在嚴重病例中,可能還會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來控制炎癥。
五、預防與調養
預防風濕性關節炎的關鍵在于增強體質,避免鏈球菌感染。對于已患病者,調養的重點在于保護關節,避免過度使用,同時配合合理的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
綜上所述,急性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與鏈球菌感染密切相關的疾病,及時診斷和治療對于控制病情、減少復發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