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淤堵是指膽汁在肝內或肝外淤積,無法正常流入十二指腸,從而影響肝膽功能的病理狀態。其典型癥狀包括黃疸、腹痛、皮膚瘙癢、消化不良和乏力等。這些癥狀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對肝膽系統造成長期損害。
1、黃疸
黃疸是肝膽淤堵最顯著的癥狀,表現為皮膚、鞏膜發黃,尿液顏色加深。這是由于膽汁淤積導致膽紅素無法正常排泄,進而返流入血所致。
2、腹痛
由于膽汁排出受阻,患者可能會出現右上腹疼痛或不適感,疼痛性質可能為鈍痛、脹痛或絞痛。
3、皮膚瘙癢
膽汁酸鹽在體內堆積會刺激末梢神經,引發皮膚瘙癢,尤以夜間為甚,影響患者睡眠。
4、消化不良
膽汁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至關重要。肝膽淤堵時,膽汁分泌減少,影響脂肪的消化,導致腹脹、食欲減退等癥狀。
5、乏力
長期膽汁淤積會導致患者營養不良,出現乏力、體重下降等全身癥狀。
針對肝膽淤堵的治療,除了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外,還可使用保肝藥物如復方甘草酸苷片、水飛薊賓膠囊等,以促進肝膽功能的恢復。同時,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定期進行體檢,以便及時發現并處理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