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扭傷時,應首選冷敷而非熱敷。扭傷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傷害,正確處理對于恢復至關重要。在扭傷的急性期,即剛扭傷后的48小時內(nèi),局部組織會出現(xiàn)炎癥反應,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腫脹和疼痛。此時,冷敷是更為適宜的選擇。
冷敷的作用機制在于通過降低局部組織的溫度,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滲出和炎癥反應,從而減輕腫脹和疼痛。這一過程中,可以使用冰袋、冰塊包裹在毛巾中對扭傷部位進行間斷性冷敷,每次敷15-20分鐘,每隔2-3小時敷一次。
與冷敷相反,熱敷在急性期可能會加重炎癥反應,不利于扭傷的恢復。熱敷應在扭傷48小時后進行,此時出血大多已停止,熱敷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快瘀血的吸收和消散。
除了冷熱敷外,扭傷后還可以考慮使用藥物治療。如洛索洛芬鈉分散片、活血止痛膠囊和紅花油等,這些藥物能夠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若扭傷后癥狀持續(xù)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yī),排除骨折等嚴重情況。
扭傷后的恢復不僅需要正確的處理方法,還需要充足的休息和適當?shù)目祻陀柧殻源龠M損傷組織的修復和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剛扭傷時應選擇冷敷以減輕腫脹和疼痛,后期可結(jié)合熱敷和藥物治療促進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