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檢查是常見的體檢項目之一,當看到檢查結果中尿蛋白質顯示“+-”時,很多人會感到困惑和擔憂。那尿蛋白質“+-”是怎么回事呢?
尿蛋白質+-的原因
當尿常規結果顯示尿蛋白質為“+-”時,意味著在尿液中檢測到了微量的蛋白質,但尚未達到“+”的陽性標準。這種情況通常被稱為微量蛋白尿或輕微蛋白尿。它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
1、生理性蛋白尿:在劇烈運動、發熱、精神緊張或攝入高蛋白飲食后,人體可能會出現短暫的蛋白尿,這屬于正常現象,無需特殊治療。
2、體位性蛋白尿:多見于青少年,尤其是體型瘦長的青少年,在長時間站立或脊柱前凸時,可能會出現蛋白尿,平臥后可消失。
3、腎臟疾病:雖然“+-”級別的蛋白尿大多屬于輕微或生理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腎臟疾病的可能性,如腎炎、腎病綜合征等腎臟疾病早期,也可能表現為微量蛋白尿。
如果出現尿蛋白質“+-”,有以下注意事項:
1、復查尿常規:在不同時間進行多次尿常規檢查。
2、避免誘因:盡量避免可能引起蛋白尿的因素。
3、關注身體變化:留意有無水腫、尿量改變等癥狀。
總之,尿蛋白質“+-”需要引起重視,但也不必過度驚慌。如果大家對尿蛋白質“+-”或腎臟健康有任何疑問或經驗分享,歡迎收藏點贊,留言互動,一起關注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