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致組織潰爛壞死。屁股壓瘡需要按壓瘡進行分期治療,具體如下。
一期壓瘡:臨床表現以局部皮膚暗紅色、腫脹、灼熱、疼痛為主癥,皮膚的完整性尚未破壞,及時治療有望完全恢復正常而不潰爛。應增加患者的翻身次數,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糾正缺血缺氧,盡可能去除導致壓瘡的危險因素,可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用碘伏消毒,保持皮膚干燥,再用紗布和無菌敷貼覆蓋。
二期壓瘡:臨床表現是以局部皮膚紫紅色、水腫為主癥,可見皮下硬結,水腫可使皮膚變薄,常出現水皰,水皰破潰易引發感染。治療時應注意保持皮膚潔凈,預防感染,未潰破的水皰要盡量減少摩擦,以防破裂,大水皰可用注射器抽取皰內液體,保護創面,使用康倍涂抹于潰爛傷口處,隔離傷口與空氣的接觸。
三期壓瘡:局部的組織已經有潰瘍的發生,但是潰瘍僅限于淺表組織。應加強患者的翻身護理,避免病情向深部組織擴散,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鹽酸頭孢吡肟等進行抗感染處理,局部換藥時執行無菌操作,或涂抹藥物,如金因肽等促進新皮膚的生長。
四期壓瘡:潰瘍已經累及到深部組織。首先要做好壞死組織的清創工作,清洗消毒創面,外敷藥物,如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等。
日常應該勤翻身,避免同一部位長時間持續受壓,兩小時翻身一次,動作輕柔,避免拖、拉等動作擦傷皮膚。骨突起部位應加用海棉墊或者橡皮圈,以減輕局部受壓。還要保持衣物的干燥,及時更換,以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