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臨床上指發熱。37.8℃通常是發熱,如果出現該現象,應及時就醫。
體溫是臨床常用的基礎檢查之一,由于身體的運動量不同、環境不同,因此體溫也并不是絕對固定不變,通常可以在正常范圍之內波動,如果體溫大于等于37.3℃稱為發熱,若此時測得體溫是37.8℃,已經高于該范圍,所以是發熱。
發熱的形成原因考慮與多種因素相關,其中包括感染因素,比如支原體感染、病毒感染等,也與非感染因素,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急性白血病等有關,此類因素均會使體內的產熱大于散熱引起發熱。
出現發熱也會伴有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癥狀,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對額頭、腋下進行冷敷,有利于降低體溫。體溫超過38.5℃,可以遵醫囑口服布洛芬膠囊、對乙酰氨基酚顆粒、吲哚美辛膠囊等藥物治療,能夠發揮退熱作用。除了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退熱改善外,也需要完善相關檢查對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