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不耐受,也稱為果糖-1,6-二磷酸醛縮酶缺陷病,是一種由于機體缺乏分解果糖的酶所導致的疾病。患者通常會在攝入果糖后出現一系列的癥狀。
腹痛和腹瀉是果糖不耐受患者最常見的癥狀。由于果糖在小腸內積聚,滲透壓增高,會導致腹部痙攣性疼痛和水樣便。其次,惡心和嘔吐也時有發生,這是因為果糖不耐受引發的胃腸道功能紊亂會刺激消化系統。最后,長期攝入果糖還可能導致患者出現低血糖、肝腎功能損害等更為嚴重的健康問題。
針對果糖不耐受,主要的治療策略是調整飲食,嚴格避免高果糖食物,如蜂蜜、蘋果、糖果和含糖飲料等。同時,患者應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預防脫水。在癥狀較為嚴重時,應立即就醫,醫生可能會推薦一些輔助藥物治療,如止瀉藥、補液鹽等,以緩解癥狀并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請注意,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調整飲食和用藥方面,一定要遵循醫生的指導。若出現果糖不耐受的癥狀,應及時就醫,以確保得到準確的診斷和適當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