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先天性心臟病通常有心悸、胸悶、氣喘、身體腫脹、發紺等表現,需要及時就醫。
1、心悸:
先天性心臟病可能是遺傳、妊娠期疾病以及物理因素導致,患病后會因為心臟以及大血管發育異常而影響心臟功能,此時會因為心臟供血不足出現心悸的表現。
2、胸悶:
患有該疾病后,會導致心臟泵血功能異常,使肺部血液減少而出現胸悶。
3、氣喘:
先天性心臟病也會對呼吸功能造成影響,使嬰兒在呼吸時感覺費力,還會伴有喘息。
4、身體腫脹:
如果病情嚴重,可能會引起心臟功能不全,使嬰兒出現體循環淤血,還會繼發水鈉潴留,出現身體多個部位腫脹。
5、發紺:
如果患病后沒有及時治療,會使嬰兒出現嚴重的缺氧,導致血液中的還原血紅蛋白增多后出現發紺。
患有該疾病后,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選擇經皮球囊肺動脈瓣成形術、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室間隔缺損封堵術等手術治療,能夠控制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