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草藥如關木通以及廣防已引起的腎損害已經日益受到臨床重視,國外稱其為中草藥腎病,此命名顯然不當,據研究這些中草藥均含有馬兜鈴酸,國內學者建議稱之為馬兜鈴酸腎病,目前臨床上可分為三種:
1、急性馬兜鈴酸腎病,表現為短期大劑量服用藥者臨床常常呈現非少尿性或者是少尿性急性腎功能衰竭。病理表現為急性的腎小管壞死。
2、慢性馬兜鈴酸腎病,臨床表現為持續小量服用含馬兜鈴酸藥物引起的腎功能損害,常常呈現進行性進展,經數月至兩到三年進入腎衰竭,病人常常首先出現夜尿多,而后逐漸出現各種腎衰竭癥狀。尿化驗常常發現腎性糖尿,清微蛋白尿,少量紅白細胞。早期腎小管功能損傷更為明顯,后期發展至尿毒癥,常常伴有輕至中度的高血壓,貧血出現早,b型超聲檢查腎臟體積??s小,而且兩腎大小可不對稱。病理表現光鏡下腎間質呈少細胞性纖維化,腎小管萎縮或者是消失。
3、腎小管功能障礙型馬兜鈴酸腎病,臨床表現為常發生在小量間斷服用馬兜鈴酸藥物后臨床出現乏力、口渴、多飲、多尿、夜尿增多的癥狀,實驗室檢查呈腎小管酸中毒表現,同時尿濃縮功能減退,尿滲透壓降低,病理表現光鏡下可見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扁平,部分崩解脫落,腎間質沒有明顯的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