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脫垂是指痔瘡或者乙狀結腸下段的黏膜層或全層腸壁經肛管向外突出于肛門外的一種病理狀態臨床上并不多見,主要臨床表現大部分人早期都比較輕微,比如說有排便不適、排便困難、排便不盡感、肛門疼痛和不同程度的肛門失禁。
脫出的腫塊在大便之后,一般可以自行還納,隨著病情的發展,腫塊脫出后逐漸需要用手幫著還納,長期或晚期病例大小便均可失禁。黏膜脫垂可見長約4-5公分呈淡紅色的皺紋或者放射狀腸黏膜;完全性脫垂可以見到長度在5厘米以上的黏膜皺襞。
脫垂復位后可用手指壓迫前壁,令病人增加腹壓,脫垂大部分不再發生,如果出現肛門脫垂癥狀,建議患者及時到當地的普外科進行就診,必要時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