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一般由感染、炎癥、免疫反應、內分泌與代謝疾病,以及中樞性調節失常等因素引起。
1、感染
感染是導致發熱最常見的原因。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可作為外源性致熱源引發發熱。例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肺炎鏈球菌導致的大葉性肺炎等,都會伴隨明顯的發熱癥狀。
2、炎癥
非感染性炎癥如風濕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引起發熱。這類疾病包括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它們通過引發體內免疫反應導致體溫升高。
3、免疫反應
某些免疫反應,如輸血反應、疫苗接種后的免疫反應,也可能引起發熱。這是因為免疫系統的激活會釋放各種細胞因子,從而導致體溫升高。
4、內分泌與代謝疾病
甲狀腺功能亢進、痛風等內分泌與代謝疾病,由于代謝率增加或物質代謝紊亂,也可能導致體溫升高。
5、中樞性調節失常
當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或發生病變時,如腦卒中、腦震蕩等,體溫調節中樞可能受到影響,導致體溫異常升高。
在治療發燒時,常用的藥物有解熱鎮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它們通過抑制體溫調節中樞的前列腺素合成,達到降溫的效果。另外,針對不同類型的病原體,還需使用相應的抗菌藥物,如青霉素類抗生素對抗細菌感染,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對抗病毒感染。在使用藥物治療時,需嚴格遵醫囑,避免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