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治療幽門螺桿菌一定要做胃鏡嗎?
2020-11-14 1733次
病情描述:
治療幽門螺桿菌一定要做胃鏡嗎?
提示:線上咨詢不能代替面診,醫生建議僅供參考!
答咨詢實錄
為你推薦
-
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需要治療嗎新的指南就是,如果病人需要、就是要求治療,我們都不拒絕,那么哪些情況下可以不根除呢,我在臨床上的經驗就顯示,在吹氣實驗結果太低,比方說正常值是4的,碳13幽門螺旋桿菌呼氣實驗,如果數值在10以內的話,我發現根除效果并不好,有的患者反而吃完藥以后更高了,目前還沒有有效的證據,來說明這個現象到底是為什么。所以如果沒有明顯的,消化道的疾病,像潰瘍、腫瘤等等,低于10以下的,這種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我不太主張根除,還有一類情況就是嬰幼兒,小于14歲這種小孩的話,如果沒有消化道的癥狀,或者說沒有證據顯示,有潰瘍等疾病的話,我們不太支持根除。因為四聯療法或者三聯療法,有好幾種抗生素,對人體還是有一定的危害的,在嬰幼兒生長發育期,用這么多的藥物來根除,勢必會造成其他系統的一些問題,所以謹慎為之。01:33
-
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會得胃癌嗎我們知道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的一個致病因素,那么導致胃癌的病因,除了幽門螺旋桿菌,還有不良的飲食習慣,吸煙、飲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還有就是高胃酸分泌狀態,或者是平常情緒這些不暢等等,當然遺傳因素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以后,它有1%左右可能發展成胃癌,并不是說談幽門螺旋桿菌就色變。那么我們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以后,它也不是說立馬就會癌變。一般可能會發生萎縮性胃炎,或者是消化性潰瘍。在這個基礎上萎縮,可能會由胃黏膜變成腸黏膜,這就叫腸化。由胃黏膜變成腸黏膜,典型的那問題不大。我們就怕既不像胃黏膜,又不是典型的腸黏膜,這就叫做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病理里邊會分為輕、中、重度。重度的不典型增生,我們也可以稱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這個我們就叫癌前期病變,這個我們一定要定期隨訪。比方說半年到一年復查胃鏡,如果發現了原位癌的話,我們可以在內鏡下把這個黏膜剝離、叫ESD技術,現在都發展得非常成熟了。如果說不習慣體檢,出現了一些消瘦、胃痛,甚至持續的便血的話,那很可能就發展成了胃癌。那胃鏡和病理活組織檢查,是確診的重要手段。02:06
-
幽門螺桿菌陽性一定要治療嗎?幽門螺桿菌陽性提示體內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存在和多種疾病有關,比如慢性胃炎反復發作、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瘤以及胃癌。所以如果患有以上疾病或者有胃癌家族史,同時檢測幽門螺桿菌陽性,就應該根除。如果患者沒有任何癥狀,只是檢測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這種情況可以根除,也可以不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如果根除,現在提倡四聯藥物口服10-14天,這四種藥物包括一種質子泵抑制劑,一種鉍劑和兩種抗生素。兩種抗生素的選擇,如果是沒有青霉素過敏史的患者,其中一種首選青霉素,另外一種可以選擇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等等。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藥品使用請結合自身情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語音時長 01:21”
-
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要根除嗎有人聽說幽門螺桿菌是消化性潰瘍以及胃癌的重要發病原因,雖然平時沒有什么不舒服的癥狀,也立刻到醫院進行檢查,結果是陽性就十分恐慌,就要求立刻采取根治治療,真的有必要這樣做嗎?其實幽門螺桿菌并沒有那么可怕,根據目前的醫學調查結果顯示,全球范圍內至少有一半人體內帶有幽門螺桿菌,只不過有的致病有的未致病而已,如果體檢發現感染幽門螺桿菌,而且自身有慢性胃炎或者是胃潰瘍,并有胃痛、胃脹、反酸、打嗝等癥狀,在治療這些疾病的同時一定要做正規的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如有胃癌家族史,更應重視治療。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若沒有上述疾病且沒有任何癥狀者,即使體檢發現已感染幽門螺桿菌,也無需做抗菌治療。語音時長 1:13”
-
幽門螺桿菌一定要治嗎幽門螺桿菌一定要治,幽門螺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其不良預后可能會導致胃癌。幽門螺桿菌可以作為胃炎、慢性咽炎、口腔潰瘍、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的主要原因,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多會出現餐后噯氣、惡心、腹脹、腹部不適的胃腸疾病癥狀,由于幽門螺桿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內發生感染后,也
-
幽門螺桿菌一定要治嗎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密切相關的病原菌。一旦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應積極進行治療,以降低相關疾病的風險。治療幽門螺桿菌的方法多樣,以下列舉五種主要方式:1、合理飲食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如小米粥、雞蛋羹等,避免刺激性食
-
看胃病一定要做胃鏡嗎不一定的,到正規醫院,醫生含根據情況
-
幽門螺桿菌治療你好,需要服用四連抗幽門螺旋桿菌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