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很少直接從正常粘膜上皮發生,而大多發生于原有病理變化的基礎上,即癌前變化。其中包括癌前病變和癌前狀態兩類。前者為臨床概念,后者為病理學概念。
胃的癌前病變指一類易發生癌變的胃粘膜病理組織變化,包括不典型增生和腸化生。不典型增生指上皮細胞的形態呈現一定程度上的異型性,但還不足以診斷為癌,分為輕中重三級。內鏡隨訪結果表明,輕度不典型增生可能逆轉,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癌變率可超過10%。腸化生是指胃粘膜出現類似腸腺上皮,具有吸收細胞、杯狀細胞和潘氏細胞等。其又可進一步分為大腸型和小腸型兩種,其中以大腸型更易發生癌變。
胃的癌前狀態包括:1、萎縮性胃炎,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發生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而癌變,疾病史長短和嚴重程度與胃癌的發生率相關。2、慢性胃潰瘍。3、殘胃,是指胃良性疾病腫瘤手術后,胃癌癌變一般在術后15-20年以上。4、胃息肉,增生性息肉惡變率很低,腺瘤性息肉惡變率為40%-70%。5、惡性貧血和胃粘膜巨大皺襞癥,癌變率約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