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遺傳病是可以通過控制飲食而達到阻止疾病發生的目的,從而受到治療效果的。
比如苯丙酮尿癥的發病機理是苯丙氨酸羥化酶的缺陷,是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在體內堆積而導致的疾病,可以出現患兒智力低下或者甚至會變成一個白癡。可是如果診斷的比較準確,可以在早期最好是在出生以后第七到第十天就開始著手防治。在出生后三個月以內給患兒低苯丙氨酸的飲食,比如大米、大白菜、菠菜、馬鈴薯以及羊肉等,都可以促使嬰兒的正常生長發育。一直到孩子長大上大學以后,可以在適當的放寬飲食的限制。
又比如我國長江以南各省份,有5%的人會患有遺傳性的葡萄糖六磷酸脫氫酶缺乏癥,臨床上會表現為溶血性的貧血,嚴重的時候可以危及到生命。這類病人對于蠶豆尤其敏感,忌食蠶豆以后就可以引發急性溶血性貧血,所以又被稱為蠶豆病。對于這類患者應該嚴格的禁食蠶豆以及其制品同食。同時這種病還可以會引起藥物性的溶血,感染性的溶血和遺傳性的非球形細胞溶血性貧血等,所以在平時中要要進行慎重。
患者可以多吃一些清淡的飲食,以及高蛋白質的飲食來補充體內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