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手機是最常用的,基本上人人一部,甚至是多部手機,使用手機的頻率也越來越頻繁,手機輻射到底對身體健康有沒有傷害?
手機輻射是屬于電磁輻射,首先這里要弄清兩個概念,電磁輻射分為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二者區別在于輻射強度的大小,以及是否能夠產生電離,即從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縛狀態中放出一個或者幾個電子。
輻射能量較強,能夠產生電離的輻射就是電離輻射,反之則是非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直接破壞DNA,有致癌的風險,包括以下三種:
核輻射,醫用儀器,自然的放射源。非電離輻射不足以引起基因突變,不會致癌,日常接觸的手機、電視、電腦、微波爐、路由器、衛星接收設備等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均為非電離輻射。
到目前為止,并沒有足夠有效的證據,證明生活中常見的非電離輻射能夠致癌。手機放在枕邊的后果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嚴重,但我們依然建議睡覺之前讓手機等電子產品離自己遠一點,原因在于隨手能碰到手機可能會使你沉溺其中,而難以入睡,從而出現失眠和睡眠不足,影響第二天的工作或者學習效率,對于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
長時間的刷機看屏幕,也容易出現眼睛干澀、視疲勞等癥狀,如果在黑暗中長期用手機,還有可能增加青光眼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