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粥樣硬化加重,如到第三期可發生腦血管阻塞,導致腦血管梗死,其臨床表現因梗死的部位、病灶多少、面積大小、四肢循環建立情況以及代償能力以及病人的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從核磁共振圖像來看,如發生的梗死的面積大,就稱大面積的腦梗死;如微小血管和微血管阻塞,則稱為腔隙性梗塞或小梗死。另外尚有腦葉梗死,出血性腦梗死,多發性腦梗死及分水嶺腦梗死等。
腦梗死臨床表現有:1、極大部分病人有高血壓糖尿病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時,平時血糖、血脂、血粘度較高;2、大都在休息或靜止狀態下發病,如早晨起床后發現說話含糊不清,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活動困難;3、發病前有些中老年人會有頭暈,有時出現面部麻木,以及一側肢體麻木,少數人會出現口齒不清、吞東西不舒服等延髓性麻痹癥狀;4、體檢時發現有些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高血壓以及糖尿病等,血脂或血粘度高,動脈粥樣硬化明顯。
如果腦梗死突然發病,發病前很少有先兆癥狀,首先應該考慮是栓塞性腦梗死,如緩慢發病已有數天,應考慮血栓形成而導致的腦梗塞,這兩種腦梗死的臨床表現相似,X線計算機體層攝影和MRI報告都叫做腦梗死,實際上是同一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