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注意基本病因的治療,對所有可能導致心臟功能受損的常見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在尚未造成心臟器質性改變前,應早期進行有效的治療。如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藥物介入及手術治療,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慢性心臟瓣膜病以及先天畸形的介入,或換瓣糾治手術等,均應在出現臨床心衰癥狀前進行消除誘因。
常見的誘因是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應積極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治療。一般治療包括休息,要控制體育活動,避免精神刺激,降低心臟的負荷,有利于性功能的恢復。應鼓勵心衰患者主動運動,根據病情輕重不同,從床邊小坐,開始逐步增加癥狀,限制性有氧運動,如散步等,要控制鈉鹽的攝入,心衰患者血容量增加,且體內水鈉潴留,依次減少鈉鹽的攝入,有利于減輕水腫的癥狀。
藥物治療,主要包括利尿劑的應用,主要是有雙氫克尿塞,呋塞米,螺內酯等等,迅速血管緊張素,醛固酮受體抑制劑,包括acei類,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貝那普利等。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也叫arb類,常見的藥物有氯沙坦、纈沙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