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發熱,是由于各種病原體,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瘧原蟲等侵入機體,所引起的感染。不論是急性還是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現發熱。其發病機制,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或毒素,作用于白細胞,而產生并釋放內源性致熱原。其分子量小,可以通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調定點上移,從而引起發熱。
感染性發熱的特點
為你推薦
-
感染性腸炎癥狀腸炎可以引起腹痛腹瀉,然后大便當中,可以出現紅細胞、白細胞,大便潛血可以是陽性的,甚至有時候會出現黏液膿血便。比如說菌痢,它就表現為腹痛、黏液膿血便、雞糞樣大便。另外一個就是細菌感染,像菌痢它可以引起感染一些炎性表現、發燒,然后血里面的白細胞會升高,炎癥指標會升高,這是感染性腹瀉,尤其是細菌導致的感染性腹瀉的臨床表現。所以感染性腹瀉大家記住分兩塊,一部分是感染,一部分是腸炎,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是感染性腹瀉或者感染性腸炎的常見臨床表現。01:22
-
什么是感染性結腸炎感染性結腸炎顧名思義,就要有病原體的,就是由于病原體導致,結腸上皮細胞的水腫、滲出,甚至出血、壞死,等等一系列的病變。那么感染上結腸炎都包括,最常見的就是細菌性的腸炎和病毒性的腸炎。如果能夠找到具體的細菌,就可以診斷,比如大腸桿菌、大腸桿菌性的腸炎、痢疾桿菌、痢疾,如果是輪狀病毒感染的,叫輪狀病毒腸炎,或者叫秋季腹瀉等等。特別里邊提到的痢疾桿菌導致的,是單獨能夠做檢查的,因為腸炎,具有傳染性,特別需要重視。01:17
-
感染性發熱的特點1、起病急伴有或無寒戰的發熱。2、全身及定位癥狀和體征。3、血象:白細胞計數高于1.2x109/L,或低于0.5X109/L。4、四唑氮藍試驗(NBT):如中性粒細胞還原NBT超過20%,提示有細菌性感染,有助于與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發熱的鑒別(正常值<10%)應用激素后可呈假陰性。5、C反應蛋白測定(CRP):陽性提示有細菌性感染及風濕熱,陰性多為病毒感染。6、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積分增高:正常值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于細菌性感染的診斷,當除外妊娠癌腫、惡性淋巴瘤者更有意義。應用激素后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陽性。語音時長 1:15”
-
感染性發熱的原因感染性發熱就是由于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瘧原蟲等侵入機體所引發的感染,這個時候有可能是一些急性的感染引起來的發熱,也有可能是一些慢性的感染引發的發熱,還有可能是局限性,或者是全身性的感染。主要的發病機制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或者是毒素作用于白細胞,產生并釋放內源性的致熱源,這個時候致熱源會通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調定點發生上移,從而引起發熱的現象,比如一些呼吸系統的感染,或者是一些泌尿系統的感染,或者是消化系統的感染,都有可能會導致感染性發熱的出現。以上的診斷僅供參考,具體的檢查和治療措施應該去醫院咨詢專業的醫生。語音時長 01:08”
-
感染性發熱會傳染嗎病情分析:感染性發熱,一般不會傳染。而一些傳染性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發熱可能由于病毒的原因引起傳染(如流行性出血熱),但大多數感染性發熱是由于細菌、病毒、支原體,螺旋體,寄生蟲等引起的。意見建議:治療上主要是針對病因積極的治療。當體溫高于38.5度的時候,可以采取物理降溫法,配合藥物降溫法。口服一些對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體溫低于38.5度,無特殊不適不必急于降熱處理。
-
感染性發熱怎么治療感染引起的發熱,首先應當進行退熱治療,如果體溫超過38.5℃,可以用布洛芬或者尼美舒利退燒。另外需要尋找感染源,并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明確感染源的話,還需要做細菌培養以及藥敏試驗,最好根據藥敏試驗的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
感染性發熱的特點1、起病急伴有或無寒戰的發熱。2、全身及定位癥狀和體征。3、血象:白細胞計數高于1.2x109/L,或低于0.5X109/L。4、四唑氮藍試驗(NBT):如中性粒細胞還原NBT超過20%,提示有細菌性感染,有助于與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發熱的鑒別(正常值<10%)應用激素后可呈假陰性。5、C反應蛋
-
感染性發熱的特點1、起病急伴有或無寒戰的發熱。2、全身及定位癥狀和體征。3、血象:白細胞計數高于1.2x109/L,或低于0.5X109/L。4、四唑氮藍試驗(NBT):如中性粒細胞還原NBT超過20%,提示有細菌性感染,有助于與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發熱的鑒別(正常值<10%)應用激素后可呈假陰性。5、C反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