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血常規在發燒24小時后進行化驗最準確,白細胞是免疫細胞,細菌入侵時身體的白細胞會處于活躍狀態,調動其積極性對付細菌,這時候查血就能發現白細胞明顯升高,可是這個調動是需要時間的,通常要經過24小時左右才能充分的調動起來,通常要等到發燒24小時以后,血液檢查才能夠準確地顯示出體內的病菌反應。
化驗血常規可以幫助判斷感染的類型,一般來說外周血白細胞計數不高或者是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或者百分比增高提示病毒感染,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或者是百分比增高提示細菌感染,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規中外周血白細胞計數與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是傳統的判斷是否為細菌感染篩查工具之一,但是結果不能作為絕對的判斷標準。
第二可以幫著評估疾病風險,中性粒細胞的減少或缺乏,可以見于各種感染,也可能繼發于腫瘤,中毒或者服用某些藥物之后,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缺乏可能會造成機體抵御細菌感染的能力下降,從而引起嚴重的細菌感染。此外血常規中還有許多其他的指標,如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的計數和百分比,這些值都有不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