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力性改變節段不穩,包括脊椎生理弧度改變、脊椎不穩移位、韌帶松弛、肌肉收縮能力下降等生物力學改變。
二、器質性改變,退行性變,主要有椎間盤變性、椎間盤突出、骨贅形成、骨質或骨關節結構破壞、韌帶肥厚、鈣化等結構性變化。
三、化學性改變,炎癥反應,常因上述兩因素所致,包括局部的炎癥反應,致痛物質的產生,以及相應的某些生化因子的改變,在康復治療中,一般采取用藥,來消除早期炎癥,再用綜合康復治療方式,解除不良應力,去除病因,比如緩解神經根的炎癥、松弛肌肉、切斷肌緊張和疼痛間的惡性循環、抑制異常神經放電,并加速受損神經根的修復,針對炎癥、水腫,而在康復治療方面,主要是調整生物力學,糾正脊椎節段不穩或排列紊亂,以及指導患者進行主動、運動訓練,常用方法有肢具的使用、人性化產品的應用、牽引技術、旋轉復位手法、關節松動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