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缺乏癥包括開始時體內鐵耗盡,缺鐵性紅細胞生成,最終引起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指缺鐵引起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及相關的缺鐵異常,是血紅素合成異常性貧血中的一種。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貧血類型,它的病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個是鐵的攝入不足,再一個就是吸收障礙,再一個就是丟失過多。
攝入不足多見于嬰幼兒,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嬰幼兒需鐵量較大,若不補充蛋類,肉類等含鐵較高的輔食就會容易造成缺鐵。青少年偏食也容易導致缺鐵,女性月經過多,妊娠和哺乳需鐵量增加,若不補充高鐵食物也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
吸收障礙為大部切除術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進入空腸,繞過鐵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腸使鐵吸收減少,可以導致缺鐵性貧血。再就是長期不明原因的腹瀉,慢性腸炎等均可因鐵吸收障礙而發生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還有丟失過多,主要是見于各種失血,如慢性胃腸道失血,食管裂孔疝,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十二指腸潰瘍,消化道息肉,腫瘤,寄生蟲感染和痔瘡等,肺泡出血比如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癌等,月經過多,血紅蛋白尿,反復的血液透析,多次獻血等這些使血液丟失過多的因素都可以導致缺鐵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