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否屬于結核病的高危人群,要根據個人情況來看,如果本身冠心病程度比較輕,一般來說是不會容易誘發肺結核感染的,但是如果冠心病合并嚴重的心肺功能不全,這種情況,身體抵抗力會下降,可以成為結核病的高危人群,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結核病是一種傳染性的疾病,也就是說,它一定要有病原體,如果單純的抵抗力下降,沒有接觸到結核分枝桿菌,它是不會造成結核病的,所以本身有冠心病的病人,如果接觸其它的患有結核病的病人,就需要適當的采取防護措施,目前肺結核最主要還是經過呼吸道的飛沫傳播,所以最好要戴口罩,同時要保持環境的通風。
冠心病患者是結核病的高危人群嗎
為你推薦
-
冠心病患者預后如何?冠心病是一個嚴重的臨床情況,發生冠心病預示著這個患者體內的冠狀動脈發生了一個嚴重的狹窄或者閉塞,動脈硬化是一個全身性的系統疾病,他可以發生在冠狀動脈也可以發生在腦動脈或者外周動脈、腎動脈等這些大的動脈血管,這些動脈的狹窄、閉塞引起不良的后果,所以大家需要專注這些大血管的動脈硬化情況及堅持生活方式的改善和控制危險因素。01:48
-
冠心病患者預后如何冠心病的患者的預后,主要是分幾種情況,看他發生冠心病的時候,確診冠心病時候的情況。如果說是比較早期,還沒有得過心梗的時候,發現了冠心病,如果說危險因素預防的好,可能很長時間,幾十年內,可能患者都不會有一些癥狀。但有些情況,比較急的情況,比如發生了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肌損傷的面積比較大,發生了心衰。這種情況病人,就更加要注意,平時生活方式改善。還有三高預防,如果出現心衰病人可能預后,就不如沒有得過心梗的預后要好,可能出現過心梗的病人,如果治療再不及時,出現了心衰,就是會有反復發生的癥狀。所以,對于冠心病的患者,一定要早期的發現,早做治療,不要出現很嚴重的后果以后,出現心衰以后再治療,那可能是預后就不如早期治療的患者更好。01:23
-
冠心病患者是不是結核病的高危人群冠心病患者不是結核病的高危人群,因為結核病的高危人群主要是糖尿病、艾滋病、肝硬化、慢性腎病等這些會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的疾病。冠心病本身一般來說抵抗力不會很差,因為冠心病的病人往往存在一個營養過剩,存在肥胖,高血壓等等,這種情況抵抗力通常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但是如果心功能太差,有些時候接觸到了結核分枝桿菌,有可能會引起肺結核,所以說冠心病雖然不是結核病的高危人群,但是也存在感染肺結核的風險,如果確認存在了肺結核一定要積極的處理肺結核,目前主要的藥物包括: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一定要根據個人的病情來決定具體的治療方式,在這個基礎上,一定要積極的治療冠心病。語音時長 01:14”
-
冠心病是結核病高危人群在臨床上發現四大人群是肺結核的高危人群,建議這四類人群應該定期的做胸片檢查的:一,流動人口,大城市里面擁有較多的人群聚集單位,比如勞動密集的大型企業,這些群體中結核病有可能會出現局部暴發。二、老年人,因為老年人常常因為各種原因引發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特別容易患肺結核。通常老年人患肺結核的比例是普通人的三倍。三、糖尿病、艾滋病患者,這群人的免疫力比普通人要低。據調查糖尿病患者中有3%的人群患有肺結核,而且比例是普通人的三到十八倍。四、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如腫瘤、哮喘、紅斑狼瘡、肝移植的患者使用了免疫抑制劑,抵抗力下降。語音時長 1:33”
-
冠心病患者如何養生病情分析:冠心病患者的養生,主要應注意飲食方面,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飲食要清淡易消化,同時一定要注意低鹽低脂飲食,少吃含鹽量過高和含膽固醇量過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動物脂肪,臘肉,咸菜熏魚等。戒掉吸煙飲酒的不良生活習慣。意見建議:建議冠心病患者要堅持規律服用藥物,定期復查,適當鍛煉身體,避免久坐不動。避免勞累熬夜,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
冠心病患者注意什么病情分析:冠心病的患者應注意避免勞累情緒激動,堅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穩定斑塊,改善循環,擴張冠脈的藥物,如阿司匹林腸溶片,瑞舒伐他汀鈣,替格瑞洛,血脂康,血塞通滴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應終身服用。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藥品使用請結合自身情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意見建議:建議冠心病的患者在規律的服藥的基礎之上,生活習慣應進行調整,避免吃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如咸菜油炸制品,動脂肪甜品的。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
冠心病患者的食譜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的食譜一般應注意控制脂肪攝入、增加膳食纖維、適量攝入蛋白質、低鹽飲食、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等。1、控制脂肪攝入: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這些脂肪主要存在于動物油脂、油炸食品和快餐中。應增加
-
冠心病患者的心態冠心病患者很容易受到病情和心理方面的影響,具體的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指導,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保持良好的心態,因為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焦慮不安等不良的心理狀態,可以使體內的茶酚胺釋放增多,心律加快,心臟負擔加重,誘發加重病情。第二:對心肌梗塞的病人要克服焦慮、恐懼等情緒更為重要,因為疾病的危及癥狀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