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黃疸也稱為膽汁淤積性黃疸,如果黃疸持續存在,膽汁淤積在肝內會出現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部脹痛等,出現膽汁淤積性肝硬化,最終導致肝衰竭。
膽汁淤積可分為肝內性或肝外性,肝內性又可分為肝內阻塞性膽汁淤積和肝內膽汁淤積。前者見于肝內泥沙樣結石、癌栓、寄生蟲病,后者見于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膽汁淤積、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妊娠期復發性黃疸等。肝外性膽汁淤積可由膽總管結石、狹窄、炎性水腫、腫瘤及蛔蟲等阻塞引起。由于膽道阻塞,阻塞上方的壓力升高,膽管擴張,最后導致小膽管與毛細膽管破裂,膽汁中的膽紅素反流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