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小球腎炎(AGN)與急進性腎小球腎炎(RPGN)雖同為腎臟的炎癥反應,但兩者在病因與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方法、預后等方面存在區別。
1、病因與發病機制:
AGN主要由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引發,通常與上呼吸道感染等相關。而RPGN的病因更為復雜,可能與免疫復合物有關,其發病機制涉及機體產生對抗腎臟某一部位的抗體。
2、臨床表現:
AGN多見于兒童,起病急,主要表現為血尿、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RPGN則多見于中青年,病情進展迅速,可在數天至數周內出現少尿或無尿、腎功能急劇惡化。
3、治療方法:
AGN的治療包括日常生活干預如臥床休息,飲食控制如限制鈉鹽攝入,藥物治療如應用氫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以及抗感染治療如使用阿莫西林膠囊等。RPGN的治療則可能需要進行強化免疫抑制治療如使用甲潑尼松龍或進行血漿置換、透析治療等。
4、預后:
AGN患者預后通常較好,而RPGN的預后則因多種因素而異,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出現腎衰竭。
如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