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防性措施,脊髓損傷后出現肢體疼痛可以是由于感染、壓瘡、痙攣、膀胱和腸道問題、溫度變化、情緒波動等因素誘發,因此要避免這些因素和積極進行治療和處理,可以有效的防止疼痛。
二、運動和理療,運動有助于增加關節活動范圍,提高肌肉的力量,改善心理狀態,按摩理療等有助于減輕局部的炎癥,改善血液循環,這些都有助于治療慢性疼痛。
三、心理治療,脊髓損傷后出現的肢體疼痛,有一定的心理因素參與,使用放松技術、催眠術、生物反饋等療法均有助于治療。
四、藥物治療,一般使用的藥物為非類固醇類消炎鎮痛藥,麻醉鎮痛藥只有在極度的嚴重的疼痛才考慮使用。
五、神經注射,對于外周性疼痛可以在疼痛相關的神經局部注射激素有一定的效果。
六、傳統的中醫治療,中藥、針刺、針灸的方法也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