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多見于中年或者是老年人,主要表現為食冷熱食物,特別是酸性食物后,或曲臥位時出現反復發作的下段胸骨后疼痛和燒灼感,疼痛可放射至頸部、肩胛或者是雙臂彎。晚期可有吞咽困難、嘔吐、嘔血、黑糞等,此外可并發潰瘍、穿孔或出血。
它的病理改變為不耐酸的鱗狀上皮遭到損害,耐酸的柱狀上皮再生并逐漸向上蔓延,累及食管下段,潰瘍可穿透食管壁,使縱隔組織纖維化和發生淋巴結炎。如果血管受到破壞,則引起出血,縱膈胸膜可有化膿性病變。鏡檢具有非典型柱狀上皮的異常增生。巴瑞特食管也就是巴瑞特綜合征,是指食管下段的黏膜被胃柱狀上皮所取代,又稱潰瘍巴瑞特潰瘍,慢性地消化性潰瘍和食管炎綜合征。
在1950年首先由巴瑞特描述過程,巴瑞特綜合征分為先天性長期發于反流性食管炎,在胃、食管反流的基礎上發生食管炎和潰瘍,為長期的慢性胃食管反流的并發癥,由于長期的反流,下段食管的鱗狀上皮可被化生的柱狀上皮所代替,患者常有典型的反流癥狀,其中部分患者可發展為食管癌。